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

No.316_Oct-25
Magazin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一場無法撤退的戰爭

快樂帶頭 活出臣服心境

七分飽 原來能吃出「好心腸」

荷蘭失智村 台灣也能複製?

醫路難行 這3功夫一定要會

吃錯東西也會得肺癌 • 「三冠王」肺癌是發生率、死亡率、健保支出皆居冠,每年逾萬人因此喪命。中央研究院與美國合作,完成全球最大規模肺腺癌研究,不僅揭示環境與飲食致癌因子,也首度發現早期病人中存在「類晚期」高風險族群,為精準醫療開創新局。

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 3個月告別安眠藥 • 隨銀髮族人口逐年增長,醫療支出對個人及社會構成沉重負擔,也讓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受到重視。藥局如何整合健身房與長照站,「三位一體」守護長輩健康?銀髮健身又面臨哪些挑戰?

石崇良接掌衛福部長 為何獲各界看好? • 9月剛接任衛福部部長的石崇良,面臨多項嚴峻的醫療生態與社會結構挑戰。不過,從大學同窗、醫界同僚,到倡議團體與新聞記者,為何一致認為他是最佳人選?

翁啟惠:台灣生技 不必複製他人! • 前中研院院長、生策會會長翁啟惠日前返台領取「亞洲生技獎」,並接受《康健》專訪,他強調,台灣憑藉研發實力與文化特色,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尤其在精準健康的早期診斷與預防領域,台灣更具扮演關鍵角色的潛力。

B肝治療重大突破! 發現「新指標」揭真風險 • B肝精準治療重大突破!台大醫院與中研院最新研究,首度以「表面抗原濃度」做為精準分群新指標,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為全球B肝帶原者帶來更科學的治療與追蹤策略,開啟精準醫療新里程碑,未來可望改寫國際治療指引。

三度逃過死神追殺 他接受2階段肝移植重獲新生 • 俗諺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歷經3次死劫均逃過。曾遭大貨車輾壓、肝衰竭瀕死的鄒章糧,因罹患肝癌合併肝硬化,經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陳肇隆團隊進行2階段活體肝臟移植,為國內首位成功出院的患者。捐肝的女兒成為名符其實「新肝」寶貝。

吃水果會得糖尿病? 錯!吃對反能控糖護腦 • 許多人認為「不吃水果才能維持血糖穩定」,但每天食用200克高營養密度、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反而能有效降低罹糖尿病風險。為什麼吃水果反比不吃更好?水果怎麼吃才能有效控糖?

高血壓新定義 收縮壓120才算理想 • 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與多個專業組織編寫的最新高血壓指南出爐,距離上次更新已有8年。對每個關心血壓與心血管健康的人來說,是一份必讀指南。

失智症帳單

林靜芸:存下「三本」 才有力氣陪走下去 • 在先生林芳郁被診斷出失智症前,林靜芸跟多數人一樣,對「失智症」相當陌生。她曾以為這是一場能靠毅力戰勝的戰役,直到親身經歷後才明白,這不是敵人,而是要學習如何與其共處的生活。

拆解3階段失智開銷 • 照顧一名失智症患者,要花多少錢?一個失智症患者家庭,就有一筆獨一無二的帳。每一段照護旅程雖各自不同,其中仍有共通的規律。及早釐清支出結構,才能減少焦慮,做好準備。

當照顧成了最貴的選擇 薪水歸零、職涯斷裂 • 台灣約有百萬名家庭照顧者,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曾被迫減少工時或離職。為家人辭職,卻在無盡照顧中失去自己。照顧不該是犧牲,誰來守住照顧者?

失智權威遇上失智母親 也難逃心力崩潰 • 「你是醫師,為什麼救不了爸爸?」來自失智症母親的質問,像利刃般刺進甄瑞興心中。身為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是許多家庭的定心丸,然而當他成為失智症家屬時,也與許多照顧者一樣,有著無力與逃避的心態。

這筆帳怎麼付? • 善用法律與金融工具,不只是守護失智家人的財產與權益,也能為自己老後預作安排。掌握最新預防趨勢,更能延緩腦力衰退、維持活力。

長照險不是唯一解 保險+信託如何搭配 • 龐大的失智症相關花費,哪些保險能真正派上用場、最佳投保策略為何?什麼金融工具能守護病人財產?專家解析保單配置與信託方式。

失智了,誰替你決定? 50歲就該準備的保障工具 • 提前理解法律工具,不僅能為失智長輩織起安全網、減少家庭爭執,也是在為自己的老後預作準備。

活化大腦防失智 3方法當超級老人 • 面對失智症,與其恐懼不如預作準備,運動、書寫、走進大自然,都是科學實證能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的方式。怎麼做效益最大?不妨參考這些實踐典範。

當照顧變成生意 長輩會被犧牲嗎? •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催生長照投資熱潮,今年首家長照業者掛牌上市,引發各界關注。當照顧變生意,目前的評鑑制度,能守得住照顧品質嗎?

長照費比薪水還高 3大解方減輕負擔 • 長照機構費用高昂,每月帳單常常超過一名勞工整月的薪資。本文整理每月開銷、政府補助、稅務優惠與商業保險,教你如何減輕長照財務壓力。

從送瓦斯到顧長輩 2醫學生把長照做到上市 • 兩個醫學系學生大膽在大六時開瓦斯行,又因看準長照市場,不但跨足長照住宿機構,還掛牌上市,強調企業化品質管理和專業服務。他們如何做到?

板橋榮家用50項智慧科技 顛覆老後想像 • 多數人以為榮民之家只收退除役官兵,但隨著榮民人數逐漸凋零,如今也開放收一般民眾。板橋榮家不僅落實醫養合一,更導入多達50項高科技照護工具,堪稱全台灣最「智慧」的長照機構。

癌症新藥為何常失效? 關鍵藏在腫瘤周圍 • 抗癌藥推陳出新,免疫療法更被視為突破希望,但許多病患的療效卻很快下滑。專家指出,背後的真正元兇,是隱藏在癌細胞周圍的「腫瘤微環境」。

補充「鋰」能讓失智好轉? • 台灣人口高齡化,發生失智的人數日益增加。最新研究發現,正確補充「鋰」可能讓阿茲海默症好轉,這種微量元素或許扮演維持腦部健康、延緩神經退化的「必需營養素」角色。

早餐吃核桃 記憶力竟先掉後升 • 吃核桃變聰明,可能沒你想得那麼簡單。最新實驗發現,核桃雖然能提升反應力與專注力,但對記憶力卻有不同結果。在眾多堅果中,哪一款才是高效補腦首選?

行醫半世紀與死神拚搏 至今仍堅守手術台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室顧問、泌尿部主治醫師楊啟瑞,行醫半世紀,救活無數病人、培育中部許多泌尿科名醫,至今仍在第一線診治、開刀。

秋天到了易便秘 3穴位讓腸道動起來

吃藥運動都做滿 血糖還飆升?

一口紅糟香 老酒、羹湯與地方風情

止汗、體香劑易罹乳癌? 關鍵在「成分」

雞湯、雞精、藥膳真的能補? 營養師破解癌友飲食迷思 •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未經查證的偏方與飲食禁忌層出不窮,讓癌友無所適從。若是誤信這些訊息,不僅增加心理壓力,更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與身體健康,以下由營養師破解3個常見的癌友進補迷思。

Formats

  • OverDrive Magazine

subjects

Languages

  • Chinese